1月7日,由中國水權交易所確認的全國首宗城市雨水水權交易鑑證書在湖南長沙頒發。這意味着,集蓄在城市地下海綿中的雨水,可以“擠”出來作為資源交易。
相關閲讀:
中國水權交易所頒發的這宗鑑證書分為兩套。第一套交易內容為:湖南雨創環保工程有限公司以每立方米0.7元的價格,對湖南高新物業有限公司集蓄在“尖山印象”公租房地下的雨水(每年按4000立方米計)進行收儲和簡單處理。第二套交易內容為:雨創環保公司將上述處理過的雨水資源,以每立方米3.85元的價格(比當地自來水價格低20%),轉讓給長沙高新區市政園林環衞有限公司,用於園林綠化、環衞清掃等作業用水,替代原來所用的自來水。交易達成時間均為2020年12月11日,交易期限5年。
記者瞭解到,長沙市近年來大力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城區內新建的住宅小區必須配套雨水地下收集工程,以便在遭遇暴雨時能像海綿一樣吸收部分雨水,減少城市內澇等災害。來自長沙市海綿城市產業聯盟的信息顯示,目前長沙已有雨水地下收集工程500多處,但相關方面沒有將收集的雨水作為資源利用起來,而是任其閒置,導致城市地下海綿長期處於飽和狀態,未能充分發揮作用,有的甚至變為新的黑臭水體。
集蓄在“尖山印象”公租房地下海綿中的雨水,首次被“擠”出來用於園林綠化、環衞清掃。長沙市海綿城市產業聯盟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樣既可節約大量寶貴的自來水,又可使“尖山印象”公租房的地下海綿隨時保持吸水功能。雨創環保公司負責人表示,長沙高新區目前有27處總容積為7700立方米的雨水地下收集工程,如果反覆利用每年可收集雨水21萬立方米左右,市場前景非常可觀。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註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台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台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繫:李女士 010-88480317